(1)钻孔采用电锤成孔,成孔后应“二刷二吹”,并需要插筋试孔,钢筋插入的部分要甘燥、清洁、无油污、无锈蚀。为试验潮湿孔壁对植入筋粘结强度的影响,对其中一组的4个孔采用水钻成孔。水钻成孔时,需要加强清孔措施,注胶时孔壁可以潮湿,但必须保证孔内无明水。将植筋胶配套的气动式注射枪的混合管插入到孔底,在孔底向外均匀的注入胶体,注至孔身的2/3即可。注胶结束后,立即把钢筋缓慢地边旋转边插至洞底,目视表面有少量的胶体外溢为好。同时植筋施工中应严格遵守安装时间与固化时间的规定。植筋后只有胶体完全固化后方可承受荷载,因此在固化期间严禁扰动。
(2)墙体和储水池表面处理是影响新旧两部分之间结合强度以及加固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设置支撑后将酥松剥离,氧化、碳化的砖砌体和混凝土剔除,完全露出坚实致密基层,对裂缝密集的部位也应凿开剔除,在此基础上将表面打毛,深度≧6mm并用压力水将其表面冲洗干净,然后布置锚固筋和钢筋网。
(3)放线标出拉结筋的位置,加固时用电锤在灰缝中生成穿墙“S”筋的孔洞,先固定竖向钢筋,再固定横向钢筋,从而形成钢筋网。
(4)改性混凝土中掺入占水泥重16%的免震捣、自流动、无收缩、微膨胀的混凝土外加剂,由于自流动、无收缩改性混凝土的流动性很强,且具有微膨胀性,因此,对改性混凝土在浇筑时应保证不离析。
(5)水泥防水砂浆面层分2层粉刷,要求*1层将钢筋网全部覆盖,初凝后在抹*2层至设计厚度并压实抹光。2层水泥防水砂浆的接茬部位必须错开,要求压实抹光粘牢,钢筋网的保护层厚度应在≥15mm以上,钢筋网与原构件面的空隙应≥5mm以上。
(6)养护21d,湿度必须保持在96%以上。
(7)必须做混凝土和砂浆试块进行强度测试。
1)焊钢支座:现钢梁距承台**有45cm左右,需在承台**焊钢支座,主梁(水塔底部圈梁之下)支座采用两个30型槽钢焊接而成,辅梁(本次新施工的圈梁之下)采用两个32b型工字钢焊接而成。
2)挖基:将两承台分别挖出,将两承台之间的杂填土400cm×100cm×80cm挖除,形成宽敞的工作场地。
3)焊钢梁及钢梁就位:本次纠偏用的主梁及辅梁分别用两根32b型工字钢组成,将两根工字钢焊成一付钢梁,又在钢梁上部焊两块钢板,下部焊三块钢板,为了减少钢梁挠度,在钢梁下部焊钢筋斜拉支撑,主梁斜拉钢筋为4Φ18,辅梁斜拉钢筋为4Φ14。钢梁就位比较繁琐,主要是场地较小。另外,主梁的位置要挖水塔浆砌片石基础,暴露出原水塔砖砌底部圈梁的底面,为了防止在挖基时产生水塔基础的附加变形,应用辅梁作临时支撑,施工时采用如下步骤:将基坑挖出后,将两片主钢梁放在承台**的钢板上进行焊接,然后用一片辅钢梁作临时支撑,最后才能开始凿基础浆砌片石,凿出的尺寸达到设计要求后,迅速使主梁就位,主梁与水塔基础圈梁相接,为了防止主梁与新施工的圈梁相接,在水塔基础与主钢梁相接的范围内铺设橡胶垫板,主梁就位且起支撑作用后,再将起支撑作用的一片辅梁卸下,将两片辅梁焊好后就位,在辅梁与新施工的圈梁之间,铺满橡胶垫板。
4)千斤顶就位:在主梁和辅梁的两端分设两个千斤顶位置,共有8个32t千斤顶提供向上**力。
5)安装百分表:本次纠偏,在两桩**、新圈梁两端及基础北侧各安装一个百分表,测量各个位置的升降数据。
6)建立观测和测量系统:地面、室内标高由附近水准点提供;水平位移、倾斜由精密经纬仪进行检测;方位角由罗盘量测,纠偏数值通过两个圆心的距离进行量测,这两个圆心分别是水塔底部圆心和水塔**部圆心,二者是原施工时的两个主要控制点,在以后的纠偏中,主要由这两个圆心来控制。
7)孔内注水:在靠线路一侧(北侧),地基土强度虽然比河侧大,但与河侧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不能相提并论,为了使纠偏工作顺利进行,还要适当注水,使地基土含水量增大,强度变小,为基础纠偏创造条件。纠偏工作完成后,还要进行压浆工作。